科學 (29)


如何只切兩刀,將三個理想蘋果平均分給七個小朋友  

  由於現實中有太多無法控制的條件,規劃一種固定的切割方式來均分真正的蘋果並不實際。本文件敘述一種概念性的方法,說明如何只切兩刀,將三個理想蘋果*平均分給七個小朋友。此方法要求實施者以理想劈砍**切割理想蘋果。

...

2018 年 10 月 13 日 12:22

電力供應與冗餘系統  

  8 月 15 日,由於電力供應不穩,發生全台灣各地接連斷電、最後演變成分區輪流限電的事件,讓能源問題再度成為焦點。對許多人而言,這次事件的意義似乎在於能夠為核能議題帶來有說服力的啟示。不過這篇文章將不會探討那些和實際發生的事關係不夠明確的問題;相對地,本文要介紹僅僅一個和這次事件直接相關的概念,並且用這個概念,來說清楚僅僅一個具體的問題。

No. 4 engine room, on USS North Carolina Battleship Memorial

...

2017 年 9 月 16 日 13:45

3D 列印 micropipette  

  這篇文章介紹我最近設計的 3D 列印道具——實驗用 pipette(下載連結:Seiken's laboratory micropipette)。這個 micropipette 是設計來搭配標準的 1 ml pipette tip 使用。它的轉盤沒有刻度,但包含一個裸露的針筒,所以你可以讀針筒的刻度;需要較高精度時,也可以拿純水和微量天平校正。

...

2017 年 7 月 1 日 22:12

研究造假與科學假說的可證偽性有關嗎?  

  交通大學教授黃國華教授與其助理在國際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的研究受質疑造假、歷經一年的調查卻得到作者諸多不合理的回應,這是近日國內最受矚目的科學新聞。在針對論文作者的抨擊中,朱敬一、牟中原、孫以瀚三位學者聯名發表了「研究造假 一句『資料丟了』就卸責?」一文,以哲學家 Karl Popper 提出的科學要件「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指實驗細節交代不清的研究無法被重現,不能被稱為科學。

  不過,我覺得這聽起來怪怪的——研究造假真的與科學假說的可證偽性有關嗎?在這篇文章裡,我希望能夠藉由更深入地討論可證偽性的觀念,來檢視這個問題。

The Black Swam, by William Degouve de Nuncques, 1893

...

2014 年 11 月 25 日 16:46

香腸與亞硝酸鹽的那些事  

  這是一篇關於香腸的文章。但讓我們先從一次中毒事件說起。

Still Life With Cat, by Sebastiano Lazzari, 18th century

  18 世紀末,由於戰爭造成的貧困與衛生水準下降,使得德國南部的 Württemberg 邦國經常發生嚴重的食物中毒;由於這個時期的歐洲人已經能夠清楚地紀錄觀察到的症狀,一些流行病學知識卻因此顯著提升。1793 年,Wildbad 村發生的一場中毒事件造成了 13 人中有 6 人死亡,在短暫的調查後,其肇因被追朔到這些人共食的一批香腸,並且暫稱為「香腸毒」(sausage poisoning)。這就是人們發現和研究肉毒的序幕。

...

2013 年 9 月 13 日 13:19

鄉民食物化學 - 誰比較毒?  

  我個人把一類基於直覺、如有符合實情純屬巧合的食品安全和營養觀念稱作「鄉民食物化學」。照鄉民食物化學來說,氯化鈉應該比抗壞血酸鈉(常用於抗氧化、保色、抑制細菌生長的食品添加物)要毒得多。因為扣掉同樣的鈉,抗壞血酸鈉剩下的是維生素 C,而氯化鈉剩下的卻是拿來消毒的氯!

...

2013 年 8 月 28 日 11:12

Seiken:

  奇獸飼育學: 台灣鼬獾狂犬病毒從中國鼬獾來? 恐怕不是這樣!

  某些科目我們很少能發現它在我們生活週遭的有用之處;系統分類學應該要拿這個去當教材。

2013 年 8 月 23 日 17:28

Seiken:

  食物不壞一定是防腐劑的功勞嗎? | PanSci 泛科學

  在烹飪相關的討論區,煮好的湯該密封放涼還是蓋子打開放涼是一個經常引起爭論的問題;堅持熱湯悶著容易壞的人應該要知道一下那瓶肉湯的故事。

  不過鍋蓋是否足夠密合仍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2013 年 8 月 23 日 17:24

Seiken:

  科學·巴萊:霧社事件催生「血型性格說」

  「古川研究的目的是要先了解台灣原住民的血型分佈跟日本人有何不同,才能『滲透這些最近發起抗爭、行為殘酷的台灣人其種族特徵之根本』。根據調查樣本,猛烈反抗的台灣人中 41.2% 的血型是 O 型,而較為順從的愛努人只有 23.8% 是 O 型,古川因此假設台灣人的反抗意識根植在基因中,得到的結論即是建議日本政府,如果想要有效統治,應該增加日人與台灣人之間的婚配,減少台灣人族群中 O 型血的數量。」

2013 年 6 月 21 日 15:47

研究方法:排除作假的誤差  

  我以前提過我在考慮一種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現在我要寫清楚這個想法。此構想是為了解決一種問題:無論研究者再怎麼排除誤差,只要社群不信任研究者,資料本身的信度就會失去意義。我認為針對排除研究者作假的可能性來設計一種新的研究方法,能夠減少此問題對某些研究的影響。


fake science experiments by Craig Lupien (Boston)

...

2013 年 3 月 20 日 4:07
現在 1 / 3 
LOADING...